文|卢滢西
深夜,寂静的房间里只听得到键盘敲击的细微声响,王超岳的手边摆放着翻了不知几遍《三体》,而电脑屏幕上,一个虚拟世界正在被打造。
王超岳是一名数字孪生应用算法工程师,他的工作就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3D建模,在电脑里构建一个和现实世界一模一样的“数字世界”,这个数字世界可以是一座工厂、一座城市,也可以是一个物流基地。
当39岁中年程序员被毕业,当产品经理不再是大厂香饽饽,一群新技术下的新职业却在悄悄崛起......
不久前,人社部发布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、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和数字孪生应用技术人员等18个新职业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次公布的18个新职业里有9个新职业涉及数字化,其背后反映的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结合的蓬勃需求。
数实融合的趋势下,以京东为代表的新型实体企业,在持续推动高质量就业的同时,也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。
这些人中,有人在农田里耕耘了10年之久,了解农业种植每个环节的痛点和需求,希望借助新技术帮农民卖出更多农产品;有人从卫星通讯测试跨界而来,训练无人车像培养孩子一样不厌其烦;有人从海外名校毕业,赶上了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大潮,想利用算法构建一个数字世界,实现儿时的“科幻梦想”;有人当起了一碗燃面的数字化“军师”,奔赴千里调研、亲临工厂走访,只为把一个地方特产卖向全国。
他们是行业的拓荒者,也是传统和创新的粘合剂,在追求自己职业价值的同时,也无意间写下硬科技的未来。
光锥智能将推出《100个数字产业人物》系列,希望能通过每一个具体的身影,复刻出数字中国的未来。
十年农业人,用无人机帮果园“称重”
在农田里工作近10年后,一脚迈进了科技公司,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
2010年硕士毕业后,文雅有近10年的时间,都待在农田里。
在传统农场里,每次看着好的农产品卖不出好的价格甚至滞销的时候,都让文雅感到心急如焚。
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?
从业12年,文雅经历了互联网+农业到智慧农业,再发展到如今的数字化农业,她明白,要想提升农场的效益,整日埋头耕作是行不通的,接收技术的融合,才能帮助农产品从生产端提高其科技附加值。
2018年,正值科技公司与农业的“蜜月期”,她选择离开了耕耘10年之久的农业公司,加入了京东物流,成为了一名数字化农业应用技术人员。
“原本以为,凭借多年在农田里积累的经验,我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如鱼得水,但新职业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。”文雅回顾起转型期,颇为感慨。
知识结构的欠缺,让文雅在开展工作时备受煎熬。
新岗位需要的是跨学科的综合素质,在农场里只需要管种植,而在新岗位上要懂的东西更加繁杂。
由于农业种植过于分散,文雅对接的客户,更多是规模化的农业公司或地方政府的产业集群需求。“他们不光关注农业,更多还关注到技术、物流仓储、营销和销售的全产业链环节,这对刚转型的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”
加入京东物流以后,文雅先后去过山东、成都、呼伦贝尔和哈尔滨等多地的农场进行走访,但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桃园的项目。
2018年8月,刚加入京东物流不久的文雅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合作。
一个家庭农场项目,专门种植蜜桃。运营这个桃园的是几个中年人,看到农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,他们决定向风口靠近。
2018年这个项目正式与京东农场进行标准化数字农场建设合作,合作中,主要依托数字化管理系统和物联网监控设备,实现对果园整体种植过程数据全纪录和统计分析。
文雅主要负责果园运营管理全程跟踪指导和产品质量管控。凭借着在农业一线长期积累的经验,结合数字化系统的数据记录,文雅精准地发现农场主要问题所在。“桃园之前大都依靠农户家人种植,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低,作业效率低、成本高,且标准化作业程度低,种植风险较大。在销售上没有营销策略,在运输上没有冷库储存,等到桃子成熟就拿到集市上卖掉。毫无品牌价值,售价自然也比较低。”
数字化的第一步,文雅所在团队为桃园建设了数据基地,实时记录桃子的生长数据,让管理者能够通过数据更直观地看到桃子的情况,精细化桃园的管理。
在种植的过程中,团队还借助智能化设备为桃园种植土壤质量、桃树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体检,发现了多种问题,并给出多项土壤改良、水肥管理、植保管理等改进建议。
同时,基于不同农事类型的成本分析,团队还为农场推荐了多种自动化的机械设备,比如说除草机、施药机、套袋机等,提高了作业效率,降低了作业成本。
“在水果采收之前,我们还会利用果实测产技术,使用无人机进行果实的图像采集,并通过后台的AI识别,识别哪些是果实,哪些是叶子。同时,根据果实的不同大小划分等级,将果树的情况量化成为数据进行预测。”文雅兴奋地向光锥智能描述着,我们测量过桃子、苹果和梨,对产量的预测精准度可以达到90%。
有了产量预测,就可以提前进行仓储和销售规划。
文雅帮助桃园实现了全链路的数字化升级,而成效也在第二年开始显现。原来,桃子的批发价格是3~4元/斤,而在品质提升、销售链路打通以后,能达到10~15元/斤。
“其实没有什么惊为天人的故事,在我们这个行业里,特别是原来在农业生产的一线,听到别人夸赞一句‘你种的菜、你种的果子真好吃’,那个时候是最有成就感的。”质朴又真诚,这或许也是文雅热爱农业的理由之一。
无人车路测,一项测试要做上百次
一个物流园区内,数十辆智能快递车停放在路边。
这些红色的“大块头”,配备一个主激光雷达、两个红绿灯摄像头(一个长焦一个短焦)、4个360度环式相机、4个补盲雷达。
一辆正在测试的智能快递车停在面前,蔡蔡上前按下急停按钮,轻轻地拍了拍车身,就像母亲抚摸孩子的头一般。
“从前的实车测试我们走路就能跟上,现在骑车你都不一定能赶上它。”蔡蔡笑着,仿佛在讲述自己孩子引以为傲的成长经历。
自动驾驶是炙手可热的朝阳行业,然而,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产物,很多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。前不久,某家外卖公司无人驾驶“小黄车”在路上追尾公交车的新闻就一度被推上热搜。
智能提升离不开背后的人工努力,智能快递车仍然要依靠大规模的道路测试,而这正是智能驾驶测试工程师蔡蔡的主要职责。
“我原来所在的北斗通信行业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,有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参考,但自动驾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,大家都在摸索。”蔡蔡说道。
尽管在原先的行业里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,但再三考虑过后,蔡蔡还是选择了走出舒适圈,跟这个年轻的行业共同成长。“还是希望能够学到新的东西,有更大的发挥空间。”
成为一名智能驾驶测试工程师以后,大部分时间里,蔡蔡都泡在室外的测试场地。
与其他研发类岗位不同,测试人员需要跟智能快递车长时间相处,不断地打磨,跟车去发现问题验证功能。除了仿真测试以外,日常测试、专项测试和发版测试都需要在实地进行。
日复一日的实地路测,也曾让蔡蔡反问过自己,这份工作真的带来了个人价值的提升吗?
尽管存在困惑,但蔡蔡依旧乐此不疲地每天跟在智能快递车后头,尽心竭力地照看着这些“小家伙”。
在一次日常测试时,蔡蔡发现,智能快递车对于倒地的单车,飘动的树枝等低矮、移动的障碍物存在很多误检,导致车子在行进的过程当中要么停止不前,要么直接撞上。
在与团队成员几番激烈的讨论以后,蔡蔡和算法团队终于敲定解决方案,通过视觉模块、安全模块和规划控制决策模块的调整,测试了将近2个月,解决了90%以上的问题。
而像这样一件事情重复成百上千次,对蔡蔡却是日常。曾经为了解决一个难题,蔡蔡和她的团队花了20多个工作日,每天都要进行上百次的高强度实车测试。
对于蔡蔡而言,帮助智能快递车从初代发展到现在的第五代,就像看着自己亲手培养的孩子长大成人。而当看到自己经手测试的智能快递车能够获得牌照上路的那一刻,蔡蔡意识到,自己的价值早已融入到了智能快递车上。
“客观地说,现在智能快递车在技术上还有很多挑战,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它不断升级和完善。”要解决问题,枯燥无味的重复工作不可避免,用蔡蔡的话来说就是“你需要有匠人的精神。”
“机器这个东西,你要让他具有一种生命力。”蔡蔡说。
而这种生命力,正是来源于蔡蔡这群自动驾驶测试工程师无数人日夜的努力。
从学术到产业,用数字孪生实现科幻梦
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
深圳禾典文化科技有限公司
粤港澳先进制造产业联盟
广东省电子信息行业协会
深圳市儿童智能产品协会
官方微博
微信公众号
Copyright ©2023 深圳禾典文化科技有限公司
粤ICP备2023021826号